马尼拉一处贫民窟。
5月3日,菲律宾马尼拉,居民经过被海报覆盖的墙壁。图/IC
5月2日,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第45届年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不过与会的代表们却难以看到他们开会讨论的景象:赤贫。政府在从马尼拉机场到市中心的一座桥两旁搭建了“临时墙”,并在墙上粘贴了菲律宾的国家宣传广告,遮挡住了建在满是垃圾的河边的贫民窟群。此举被指责掩盖事实真相。
菲律宾发言人卡兰丹周二为此举辩护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贵宾莅临的时候做点“修葺”。
本次与会的亚行高级官员包括来自67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及其他官员。卡兰丹表示,这次年会展现了菲律宾贸易开放的姿态。
亚行作为主要对亚太地区实行经济援助减少贫困的国际机构,其总部就位于马尼拉的一所围墙高耸的建筑内。
“我们需要向游客们展现马尼拉市区的井然有序。美化环境不是错。我们并不是掩盖贫穷。”马尼拉市市长托伦蒂诺回应道。
马尼拉城市发展局则对“建墙遮羞”的举动轻描淡写。该局主席弗朗西斯·塔伦蒂诺表示,亚行年会的宗旨不仅仅是帮菲律宾扶贫,也是帮其他亚洲国家扶贫。
针对此事,菲律宾共产党再次提起了生活奢靡的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1974年在马尼拉举办的世界小姐大赛准备阶段,马科斯下令在外国游客经过的道路两旁建起类似的高墙。
左翼政党菲律宾人民第一党秘书长雷耶斯则批评说:“政府应该面对现实。如果他们不愿面对,他们怎么会了解问题,怎么会解决问题。掩盖了事实,他们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精力和意愿。”
[直击]
马尼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民窟
据悉,在马尼拉1200万人口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民窟。此外,约有3000万菲律宾人生活在贫困线下。马尼拉一些穷人从垃圾堆收集餐厅丢出的厨余垃圾,挑出客人吃剩下的肉和骨头,清洗后装入塑料袋拿到贫民窟贩卖。有些人家买下后,用油炸一下,让家人享用。
死人的坟墓,穷人的家园
马尼拉北部诺特区的墓地是菲律宾全国最大的墓地,而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菲律宾穷人,形成菲律宾特色的墓地贫民窟。官方透露,在马尼拉有5万穷人住在各处墓地。
据历史学家说,自1884年诺特墓地开辟以来,生者和死者就开始同时入住了。这块墓地当初主要用来安葬富人和名流,由于随同死人下葬的常有贵重物品,因而需要雇用守墓人。但在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穷人在墓碑之间安营扎寨。在这里,经常是这边婴儿在降生,那边有人被埋葬。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尊重逝者,不要在缓慢行进的葬礼队伍附近玩耍或吵闹。
人们只能在住处上方钉一块铁皮来挡雨,孩子们有时就睡在大理石墓石上,也在那上面做功课。这里没有抽水马桶或自来水,狭窄的路上脏水四溢。
水瓶就是穷人的“电灯”
马尼拉的贫民窟中,低矮的住宅彼此紧依,因此即使外面是艳阳高照,屋内也仍然是昏暗无光。这些赤贫家庭不得不为此长时间开灯,电费可达每月800到1000比索(约合120-150元人民币),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一项名为“一升阳光”的公益计划为房子装上容量大约一升的水瓶,一截露在屋顶。瓶子充当灯的奥妙就在于里面装了水和大约四茶勺的漂白粉。将直射的阳光变成散射的“灯光”只需要水就够了,漂白粉的作用是阻止藻类的产生,以让这些水瓶的使用寿命延长到5年。简单的“水瓶灯”相当于55-60瓦的电灯,但却不用一点电。有居民表示,省下的电费让他们能吃上更多的米和多买一点鱼。
强拆冲突频发,穷人却不愿住安置房
菲律宾大城市贫民窟众多,政府如果要为建设项目搬迁居民时常要通过强拆进行,马尼拉街头经常发生因为强拆引发的游行甚至是暴力冲突。帕拉纳克市不久前爆发的一次冲突导致一名男子死亡,至少40个居民和警察受伤。
那么这些居民为什么宁可住在贫民窟里也不愿意拿着政府的补助搬到安置房去?分析人士称,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根源。
根据菲律宾法律,在某地定居若干年就拥有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很多穷人已经在贫民窟居住了十几甚至几十年,一旦搬迁到新的地点,对他们来说就是丧失了已经实际占有的土地。而政府的安置房大多位于交通不便的郊区,有些生活设施还不如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