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中秋
中秋节即将来临,思绪不由回到了过去我们老新疆人欢度中秋的难忘时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的人们欢度节日的方式各不相同。少年时我们一家欢度中秋的情形,至今让我难忘。
那还是在故乡吉木萨尔县三台西庄子居住的时候,那时我才十一二岁。
每当过八月十五前一二天,父亲便从东庄子四爷家用车拉来鏊子,母亲弄好面饼放在鏊子里。打锅盔时,父亲的脸被红木炭烤得通红,他一边用袖口擦额头的汗水;一边不停地转动能撬起鏊子上方盖子的木柄。经过不停地添加红木炭并仔细掌握火候,到一定时间,圆圆的直径有30多厘米长、2寸多厚的锅盔就熟了。表面上有各种图案和花纹,油光发亮,香味扑人。除了打锅盔,父母亲还自己动手做蒸饼,蒸饼有圆的,扇形的。还要烙油饼、炸麻花等。
到中秋节的傍晚,父亲把早已挑选好的约有十公斤重的大西瓜抱过来放在矮腿方桌上,擦洗干净后开始“剜瓜牙”。我和姐姐、弟弟、妹妹们围在桌旁好奇地望着,父亲用长刀把整个瓜剜成二半儿,剜好的瓜绿皮在外,鲜红的瓜瓤朝里,外形就像带齿的花篮。这种剜瓜的技术我们兄弟从父亲那里学会,而且作为传统代代相传。
瓜剜好后,在桌上摆上当时很稀罕的月饼,以及新疆特产葡萄、苹果、石榴、香梨等水果;还要摆上锅盔、蒸饼、油饼等面食,桌子摆满后亦显得丰盛。而在这时最动人的,还要算是那剜好的红绿相间的西瓜牙与黄绿相间的甜瓜牙。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每当中秋一轮金黄的圆月升起在深蓝色的天空,而在我们西庄子,只能看到东边这一片天空,其它地方全被粗大的老榆树枝叶遮得严严实实。微风轻轻地吹着,夜幕降临,只有这时父母亲才能闲下来,同孩子们一起享受中秋节的快乐。
中秋节最讲究团圆。人到中年,上有二老下有儿女时,才更能体会到亲情的美满。那时我家住在三台城郊村子自家新修的院子里,父母亲还健在,我也有了三个天真可爱的儿女。中秋节的傍晚,我家照旧将剜好的西瓜牙、甜瓜牙和买来的月饼、糕点、水果等摆在高腿方桌上,十五的月亮依然是那么圆、那么亮,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
按过十五的老传统,月亮刚上来,人们还不能立即享用各类食品,必须要点燃一柱香,香气飘扬,香头红点若明若暗。香在燃烧时正是瓜果食品献给月亮的时候。
就在等待香烧完的时间里,我和儿女们在自家菜园里玩起捉迷藏。一般情况都是我来藏,孩子们来找。一行行高高的豆角架下,翠绿粗大的南瓜藤叶旁,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夜晚香气四溢。千层梅花丛埂边,不时传来我和孩子们的嘻笑声。而在这时,最开心的还是爷爷、奶奶,二老虽还没开始吃中秋的瓜果,心里却已经比吃了蜜还甜。
今日明月
岁月蹉跎,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二老相继谢世,而我亦成年愈花甲之人,我们的家也从乡镇移居闹市。但明月处处有,佳节年年过。中秋节的夜晚,悬挂在天际金黄的圆月,把亮光投射到屋内窗户下的茶几上。
茶几上摆满了比旧时乡村更加丰盛的瓜果食品。跟父亲学会的剜瓜牙技术已由儿子们继承,西瓜、甜瓜牙的样式依旧如故。只是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供献中秋明月的食物中,增添了不少凉拌与烹饪的美味佳肴。
点燃的香飘散出阵阵香气。这时间,儿孙媳妇们坐在软绵的沙发上只顾看电视里的中秋晚会,而我的思绪却回到了少年时代的三台西庄子,和那一轮榆树叶映衬下的中秋明月。